您現在位於 - 綜合外電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包括被稱作“黑寡婦”的新脈衝雙星系統以及有“紅背蜘蛛”之稱的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中國國家天文台近日表示,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在“天眼”的幫助下,中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正式“服役”近1年,FAST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FAST發現的脈衝星中,包括被稱作“黑寡婦”的新脈衝雙星系統以及有“紅背蜘蛛”之稱的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借助FAST的高靈敏度,脈衝星信號掩食現象以及脈衝星信號到達時間延遲等細節變化,都被清晰觀測到。
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說,期望在未來5年,FAST發現脈衝星數量能達到1000顆,甚至能找到銀河系外的第一顆射電脈衝星。
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科學潛力逐步顯現,其靈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超強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同時它還有能力將中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FAST的技術不止於望遠鏡本身,FAST總工程師姜鵬介紹,在高精度地礦勘探方面,FAST可以利用慣性組件與衛星導航融合技術,為重力測量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位姿態基準;在海洋測繪中,採用慣性組件與聲納等測量技術融合,實現海底測繪,為勘探區作業的機器設備建立高精度的時空和姿態基準。
“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射電天文發展的黃金時期”武向平說,為了發揮更大的科學價值,計劃明年將FAST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一起為探索宇宙的奧秘、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作貢獻。
↑圖說: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資料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