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5, 7. 29 PM 22:40 Tues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2025, 7. 28  Edit this Page


太極門案平反18年
國際學者呼籲解決冤稅改革台灣法稅體制


【記者李澄麗/台北報導】被學者稱為台灣法稅制度「照妖鏡」的太極門案,雖於2007年7月13日由最高法院判決確定無罪、無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但國稅局迄今仍未落實判決意旨,持續以無法律依據的稅單對太極門師徒進行人權霸凌,成為行政權凌駕司法、侵害人權的典型案例。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等近30個民間團體於7月13日在台灣大學舉辦「太極門人權案件平反十八周年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分別從法稅、文化與人權角度,深入剖析太極門案背後的制度性失靈與迫切改革需求。

波蘭雅蓋隆大學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神秘學與新興宗教運動研究人員KarolinaMariaKotkowska透過影片,以1925年神智學「世界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論述為例,探討靈性理念、集體期望與個人選擇如何形塑靈性團體的命運。
她指出,克里希那穆提與太極門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雖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的理念與價值,包括重視個人靈性自由以及內在與外在的和諧。
Karolina表示,太極門案源於政治動機,引發對太極門的媒體攻擊、暴力及嚴重人權侵害。
儘管台灣最高法院對太極門做出有利判決,但其權利仍持續受侵犯。
她肯定,太極門弟子持續在逆境中堅定地走自己的道路,更體現了內在自由的本質。

輔仁大學兼任教授黃錦堂談到,太極門案件當初是由檢察官起訴,經過最高法院三審判決無罪、無稅確定,至今已滿18年。
他表示,刑事案件是最徹底、最根本的調查,而國稅局當初是根據檢察官的起訴與移送資料做出稅課決定,如今刑事部分已無罪、無稅判決確定,代表當時所依據的事實基礎不存在,因此後續所附加的課稅判決應該也沒有依據,是錯誤且違法的,應該加以取消。
遺憾的是,這個冤案在無罪、無稅判決確定18年後仍未能終局且根本地解決,這是中華民國在人權上的一大挫敗,也是國際上很不光彩的負面教材。

義大利新興宗教研究中心(CESNUR)創辦人暨理事長MassimoIntrovigne表示,儘管台灣最高法院於2007年7月13日做出判決,本應為太極門案畫下句點,但國稅局無視裁決,持續開出缺乏法律依據的稅單。
他指出,台灣已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國內法化,國際法基本原則要求刑事無罪最終判決對稅務機關具約束力;稅務機關不得無視刑事法院判決並基於同樣指控重新課稅,否則違反「正當法律程序」、「既判力原則」與「權力分立」。
Massimo引述美國「爭點禁反言」原則與1948年《稅務局長訴桑嫩案》判決,若刑事案已認定無逃漏稅,且其他年度「相關事實與適用法律規則不變」,則國稅局不得另行課稅。
他認為,若此原則被應用於台灣,1992年稅單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他強調,維護刑事判決的最終性與權威性對整個法律體系的一致性與正當性至關重要,遺憾的是,這一原則在台灣的太極門案件中並未被遵守。

歐洲信仰自由協會(FOB)科學委員會成員RositaŠorytė認為靈性詐欺的指控牽涉信仰自由、法律邊界與個人自主等議題,民主國家應避免以虛假詐欺為名迫害少數團體,這是對信仰自由的尊重。
她引述美國1944年《美國訴巴拉德案》說明,太極門是一個修行團體,弟子們透過氣功、武術與心靈修煉獲得身心提昇,並以敬師禮表達感恩。
法院不應也無法去衡量這些贈與是否等值於弟子所得的教導,這種比較在法律上無從成立。
最高法院最終正確裁定此案並無詐欺。

太極門刑案已經過最高法院三審判決無罪、無稅確定18年,但聖地仍被拍賣收歸國有。
方文君律師指出,一切根源於檢察官侯寬仁的濫權追訴。
她詳述侯寬仁在偵查階段的權力失控與濫權行為:假藉宗教掃黑之名,行濫權偵查,迫害太極門師徒。
侯寬仁違法重複辦案,無視其他地檢署已簽結,卻發動大規模搜索並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甚至違反偵查不公開,濫用媒體放話,製造輿論偏見,導致未審先判。
此外,還違法凍結資產,剝奪掌門人夫婦生存權與財產權。
方文君也列舉侯寬仁諸多不當偵查手段,包括濫權搜索、迫害言論與人身自由、濫權羈押等。
她痛批,儘管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侯寬仁八項重大違法,法務部卻拖延規避懲處,甚至讓侯寬仁獲升遷,凸顯監察權的制度性失能。

會計師杜奕萱表示,太極門案中,弟子贈與師父的敬師禮是根源於感恩的文化儀式性贈與,深具文化內涵,非對價關係。
然而,國家稅務體系卻將1992年的敬師禮扭曲為補習班學費收入而課稅。
杜奕萱直言,稅務執行機關實有職責怠忽與對文化的認知嚴重不足。
台灣雖已將兩公約國內法化,但在太極門案中未見實質效力。
她進一步指出,行政執行程序對文化權造成侵害—儘管刑事三審無罪無稅、監察院指出國稅局違法,國稅局仍執意移送執行違法稅單;行政執行署明知稅單無效仍啟動拍賣,將修行預定地收歸國有,是明顯的濫權行為。
杜奕萱強調,太極門案暴露出台灣現行制度對文化缺乏基本尊重,更忽視了人的尊嚴。
她認為,真正落實文化權保障的關鍵,是必須讓稅務與司法領域的從業人員真正理解文化權的意義,透過扎實的人權教育與具體的考核機制,讓文化不再只是「推廣政策」的對象,而是被平等、實質地尊重的權利。


圖:「太極門人權案件平反十八周年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深入剖析太極門案背後的制度性失靈與迫切改革需求。










 

 
  綜合新聞


陪伴是最強大的力量教育是最溫柔的改變
南投家扶數位家教計畫 穩定陪伴弱勢兒少學習前行


玉山國家公園攜手大東電推動山屋太陽能光儲設施改善行動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山屋能源的系統升級

臺銀一銀票交所齊力協助南市丹娜絲風災後復原

高雄成立豪雨應變中心一級開設
陳其邁籲市民提防致災性豪雨


「貴族哈密瓜」空運登台!
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四週年獻上精品下午茶限量饗宴
一口山形的盛夏!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限量推出庄內產哈密瓜下午茶


漆線雕師生展圓滿成功
楊琇文老師愛心喝彩創作藝術風華


永康地政支持「預防詐騙公益講座」
積極推廣防詐三寶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