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錢進金門之清朝民國、台幣外島券解放區票張幣之收藏展 12月7日開展
【記者林富貴/金門報導】由金門縣政府文化局主辦、浯州泉莊掌櫃陳惠雄承辦的「錢進金門之清朝民國、台幣外島券解放區票張幣之收藏展」,將於12月7日在金門縣文化局特藏室舉行開幕典禮,有興趣民眾可於當日前往共襄盛舉。
陳惠雄掌櫃表示,有關金門地區幣制的歷史沿革,在民國80年增修版《金門縣誌》一書第1190頁,有一段相關敘述現抄錄如下:「民國十三年七月,金門金融維持會發行小洋二角信用券一種,廿年縣商會發行一角小洋鈔票二種,供市面通用,為時短暫,則行收回。 」
綜觀以上《金門縣誌》對於金門早期幣制沿革之敘述,其中有些因實物存世不多甚至付之闕如,或相關史料欠缺不全,編者也力有未逮故無法進一步確認與證實。 但仍發現上述《金門縣誌》的記載,確實存有一些舛錯之處。 例如,民國20年「金門縣商會」發行的信用券,編者手中就擁有「小洋壹角」、「小洋貳角」兩種不同面額之實物票券可供佐證,而非如《金門縣誌》所述:「一角小洋鈔票二種」如此含糊不清之語。
前述由民間商業組織自行印製的各種信用券當中,除民國20年「金門縣商會信用券小洋壹角」,在各家幣鈔拍賣目錄還偶爾有藏家出品外,其餘幾種信用券都極其罕見。 目前收藏一張破舊不堪票號29844的「金門縣商會信用券小洋貳角」,因至今所見確實不多存世稀少故敝帚自珍極為喜愛(金門縣商會信用券小洋貳角至今編者只蒐錄三張彩色圖檔)。
而金門是第一個發行限外島通用新臺幣紙鈔的地區,此後接著又發行「限大陳地區通用紙鈔」(1953年1月1日)與「限馬祖地區通用紙鈔」(1959年11月1日),總計有三種限外島地區通用紙幣。 官方何以要發行這些限制只能在特定外島地區通用紙幣,其主要目的有二:第一個目的,是防止外島紙幣因故大量回流臺灣本島,導致外島地區沒有充分貨幣數量可供當地的市面與民間使用。 第二個目的,萬一這些外島淪陷,官方可立即宣告紙幣作廢,避免對方以此外島貨幣拿來干擾破壞臺灣的經濟與金融秩序。
隨著政府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加上當時金門縣籍立委黃武仁和各級長官竭力請命,自1989年9月1日起,考量兼顧發展外島經濟及便民的原則下,這些原本加蓋「金門」字樣的外島地名券,當局係採「只收不發」政策逐漸收兌回籠銷毀不再外流,並全面流通和臺灣本島一模一樣「不加蓋地名」的紙幣。 並依2000年4月央行修改之相關法令,與舊版央行紙幣一併於2002年7月1日起全面停用。
金門券是新臺幣三種外島紙鈔中(金門、馬祖、大陳),最早發行、流通範圍最廣、使用期限最長、版式也最為繁多複雜的一項臺鈔收藏專題。 由於受到特殊時空背景及政經情勢之影響,金門外島券也先後印製數種「因故而未正式發行」的紙鈔,使這項收藏主題更顯多樣化充滿無限樂趣,收集難度也因較高而頗具挑戰性。
圖說:錢進金門、浯州泉莊掌櫃陳惠雄個展,邀您一起來欣賞。 (浯州泉莊掌櫃陳惠雄提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