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為達防災目標與生態友善 水土保持工程加強生態檢核擴大民眾參與
【記者李光曜/南投報導】為達防災目標與生態友善,水土保持局自96年起發展生態檢核機制,十餘年來不斷精進與修正相關制度,近年來更導入生態資料庫科技與持續擴大民眾參與,相關資料可於本局全球資訊網/政府資訊公開/行政透明專區(https://www.swcb.gov.tw/Info/item_list?mid=344)之生態檢核透明專區查詢。
水保局表示,目前已全面依工程會頒布之「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辦理工程全生命週期生態檢核作業。 從勘查階段即可由該局「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取得生態情報,以評估工程需求,取得安全及生態雙贏。 至設計、施工階段則納入說明會等民眾參與機制及工程友善設計檢核、自主檢查及抽查等第二級生態檢核機制,而採取最適地工法。 另針對涉及高度生態敏感(如有瀕危物種(EN)等或具有多樣核心物種等)或學術民間關注議題之區域,則採取第一級生態檢核機制,以更嚴謹檢核流程,結合生態團隊參與協助執行生態檢核作業,以確保生態友善措施能夠落實。 另外為了完善檢核機制,該局臺南分局辦理亞美坑溪與後堀溪匯流口改善二期工程,原適用第二級生態檢核,經分局與生態團隊考量現地情形,自主調升辦理第一級生態檢核,進一步降低對環境之影響。
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強調,未來生態檢核將朝向擴大生態情報及強化公私協力等雙軸線進行。 對內逐步擴充生態資料庫,擴大生態情報,使工程人員更了解施工區域的生態環境,避免過度擾動。 對外則強化公私協力,藉由外部力量與工程師的對話共同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為了擴大生態情報,水土保持於107年起著手建置「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目前已介接國內生態資料庫物種調查點位逾78萬筆,包含國土生態綠網成果、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及本局自建資料等,蒐集棲地與人力情報、綜整各物種友善措施之專業建議,以協助水保工程適時掌握生態情報,落實生態友善作為。 為了更完善生態資料,水保局也歡迎關注生態議題的民眾可多利用公民科學相關網站上傳相關生態資料,以提供該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回饋至工程生態檢核作業流程。
水保局再次強調,民眾參與為工程生態檢核的重要夥伴,自105年起陸續於全臺辦理多場NGO座談會及工作坊,廣納民眾意見,並逐步檢討精進相關制度。 為了擴大公民參與,推動生態檢核工作,水土保持局各分局於全臺各地陸續邀請關注團體成立12個溝通平台,如大溪溪共好小平台、中苗河溪治理民眾參與共學平台、一新里民眾參與共學平台、台東生態諮詢平台會議等,共同會商擴大民眾參與。 後續也將成立水保局總平台,擴大對話議題,期待透過與關注團體的對談達到環境復育的目標。
圖1-1091127-2B-1.jpg:水保局庫濃溪防砂設施加強工程設計階段生態檢核現勘會議。 (記者李光曜/攝)
圖1-1091127-2B-2.jpg:。 (記者李光曜/攝)
圖1-1091127-2B-3.jpg:。 (記者李光曜/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