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焦點新聞
|
台中房價失控? 綠批市府無視警訊 地政局:依法處分土地全國做法一致
【記者羅祥霖/台中報導】民眾購屋痛苦指數居高不下,中市議員陳俞融提出多項數據指出,從預售屋交易糾紛飆升,到市府因房市交易量下降而稅收短少,顯示房市降溫訊號明確,盧市府卻麻木不仁;地政局回應,標售各區開發完成後配餘地及抵費地,依法處分土地,與全國做法一致。
陳俞融表示,根據市府資料,民眾購買預售屋的消費申訴案件,從112年的209件,上升至113年252件,增幅超過兩成,因建商「開工或交屋延遲」所引發的糾紛,更從31件暴增至54件,增幅高達74%。 建商蓋不下去、交不了屋,就是房市趨冷的警訊,市府難道看不見嗎?
陳俞融提到,不僅消費端出現問題,連市府的財政也感受到寒意。 地稅局書面資料坦承,受中央信用管制及房市交易量減少影響,今年的「契稅」收入「略低於預期」。 她批評,連稅務機關都知道房市不景氣,負責土地政策的地政局卻像活在平行時空,繼續將珍貴的抵費地、配餘地土地當成提款機。
陳俞融表示,地政局日前標售包括水湳經貿園區、13、14期重劃區等精華地段抵費地與配餘地,標售總底價更飆破227億元天價。 在房市買氣疲弱的此刻,市府大量釋出土地,只會讓財團進場壟斷,墊高土地成本,最終將興建出天價房屋。
陳俞融批評盧市府不僅未能抑制房價,反而成為助漲房價的幫兇。 市民的痛苦指數不斷上升,卻只顧著變賣祖產、美化帳面數字。
陳俞融要求不要再用大規模的土地標售案當作挹注市府財源藉口,應重新檢討台中市的住宅與土地政策,將資源用於興建社會住宅,優化社宅服務,讓市民能真正擁有一個安居樂業的家。
地政局表示,這次標售配餘地17筆,抵費地156筆,31筆土地順利標脫,共41封標單競標,標脫率約18%,得標金額41億4,192萬4,139元,溢價率1.26%。
地政局說明,標售配餘地及抵費地皆屬自償性的土地開發事業,主要為清償開發借貸及降低利息壓力,盈餘款則續作各開發區公共設施管理維護費用,讓市民共享果實。 依法處分土地,與全國做法一致。
圖說:房市降溫,中市仍有3千多件新建案在進行。 (本報資料照片)
|
|
|
|